close
我ㄤ的童年是在苗栗成長的,也算是半個客家人,他常常會說一些小時候在苗栗吃的小吃,
後來到了台北,一直都沒機會在去苗栗吃,而我家是傳統的閩南人,從祖先移居臺灣就一直都居住在台北市,
對客家人的文化以及飲食,對我來說是不熟悉的。
今年回台北過年的時候,小姑姐因有事情去了一趟苗栗,順道帶了客家傳統水粄回台北給我們品嚐,
才知道原來水粄就是碗粿,其實我是不愛吃碗粿的,更不要說是水粄了,但是小朋友和拔比確很喜愛。
上周六做抽屜腸粉時剩下了半包的再來米粉,用做碗粿的方法做了這個水粄,
小朋友說:[媽媽做的沒有姑姑買的吃起來那麼的ㄉㄨㄞ。]拔比說:[這就是他小時候在苗栗吃水粄的味道。]
客家傳統水粄: (可做10碗)
材料:
A. 再來米粉 400g 水 3½杯
B. 水 5½~6杯
餡料:
韭菜 1000g
豆乾 1000g
調味料:
鹽、胡椒、醬油 適量
做法:
1. 豆乾與韭菜切小丁。
2. 豆乾用油煸炒至金黃,以鹽、胡椒調味,放入韭,拌勻備用。
3. A料混合攪拌均勻。
4. B料燒開至大滾。
5. 將A料徐徐到入燒開的B料,並一邊攪拌,至黏稠(如醬糊般)離火,繼續攪拌均勻。
6. 碗抹油,倒入米糊,至七分滿,大火蒸30分鐘。
7. 將炒好的餡料取一大湯匙放在蒸好的水粄上,再淋上醬油極可食用。
再來一個加了XO醬的豪華版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