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秋節又要到了,在家鄉的時候說真的也很少吃月餅,但是出門在外,過節的時候總是會應應景買幾個餅來吃,後來有了工具就自己隨便做幾個,但是市面上的月餅百百樣,口味也不斷的推陳出新,總也想換換口味,也會嚐試做不樣的月餅嚐嚐新,但是個綠豆碰確是我家每年不可獲缺的,是一定要有的。因為人離開了故鄉,對家鄉的味道總是會特別的想念,即使在家的時候並不是那麼的喜歡,可是一但不是那麼方便取得時,就覺得特別的不一樣。 祝福大家中秋節快樂!
材料:(20個)
油皮 |
|
|
油酥 |
中秋節又要到了,在家鄉的時候說真的也很少吃月餅,但是出門在外,過節的時候總是會應應景買幾個餅來吃,後來有了工具就自己隨便做幾個,但是市面上的月餅百百樣,口味也不斷的推陳出新,總也想換換口味,也會嚐試做不樣的月餅嚐嚐新,但是個綠豆碰確是我家每年不可獲缺的,是一定要有的。因為人離開了故鄉,對家鄉的味道總是會特別的想念,即使在家的時候並不是那麼的喜歡,可是一但不是那麼方便取得時,就覺得特別的不一樣。 祝福大家中秋節快樂!
材料:(20個)
油皮 |
|
|
油酥 |
又是吃糉子的季節了,以前都是做從小一直吃到大的臺灣北部閩南粽子,也沒吃過其他地方的糉子,今年就想換一換口味。這個客家粄糉做法是三年前宅媽茱茱在新天地365全民開講分享的,當時在看這個食譜的時候,發現做粄糉在程序上比一般的糉子,多了好多個工序,加上我已前也沒做過,也沒看媽媽做過,所以收藏後我一直都沒有動。曾經聽到有人說喜歡吃這樣的糉子,今年就看著食譜自己試試看,雖然我不知道真正的粄糉應該是什麼樣子的,我ㄤ說粄糉吃起來的口感和客家菜包是差不多的,我是覺得像在吃鹹的麻吉,還算是不錯吃,家裡兩個小朋友也喜歡,大家可以試著做看看。
材料:圓糯米1斤、蓬萊米1斤。
餡料:香蔥油4兩、香菇1兩、乾蝦仁2兩、豬肉半斤、白豆乾半斤、蘿蔔乾4兩
另準備豬油適量
作法:
1. 將香菇、乾蝦仁、豬肉、白豆乾、蘿蔔乾切丁,香蔥油起油鍋,爆香餡料備用。
2. 糯米、蓬萊米洗淨、瀝乾,加高過米約三公分的水,浸泡三小時,再瀝乾後,與1200cc的水一同倒入果汁機,打成混合米漿,脫水或壓乾製成米糰。
3. 米糰切兩三片煮熟(浮於水面即可),其他的搓散(越散越好)成為粉狀。
一直不明白元宵和湯圓有什麼不一樣,只知道就是冬至吃湯圓,元宵節吃圓子就對了。
去年冬至食聽一個網有說,她把巧克力包到圓子裡去,小朋友很愛,所以我也如法炮製。
果然小朋友很愛,但是對我來說卻是過甜了,也許下次做食,要降低一下甜度,也許會更好。
祝大家: 元宵節快樂!平安幸福!
材料 :
皮: 糯米粉=2杯,開水(約80℃)= 3/4杯
餡料: 烘焙用的任何一種巧克力豆 = 適量
做法:
1. 糯米粉直接沖入開水用筷子快速攪拌,稍冷用手揉成米糰。
中秋節是團圓的日子,家家都會準備月餅過節
月餅並不是我愛的食品,後來因為自己會做了
很有成就感,也變得喜愛吃,所以都會做一些給哥哥和姊姊
還有姑姑和阿姨們分享,每年最少要做一百個以上的餅
那時也只會做蛋黃酥和鳳梨酥,做的量比較多、加上在台北買餡料也方便
也就沒有覺得那麼的需要花時間、來到這裡,上網的時間是唯一的消遣
看食譜是我喜歡上網的原因之一,也因為美食讓我認識了不少高手
去年我在網路上看到了朋友在格子上發表了很詳細的廣月餅的做法
首先要煮轉化糖漿,而用水果煮的糖漿要放一個月才能用,
不過我今年用的糖漿是去年剩下來的。再來就市要準備餅餡,
我家一般至少會準備兩種,一種是紅豆沙,一種是綠豆沙,
現在先來分享紅豆沙的作法。
材料:
紅豆一斤、豬油半斤、二砂糖半斤、鹽少許。
做法:
這是每年這個節日都要吃的,在這個傳統民俗節日裡一定要的,
也是特別的想念媽媽節日,想念媽媽做的可口美味的粽子,
不管有多少創新口味的粽子,每年我還是只做一種的粽子,
一直都只是簡單樸實的傳統北部粽子,每一口都是想念媽媽的味道。
材料: |
餡料: |
糯米 1800g |
從小我就愛吃潤餅,而是一定要到特定的節日才有得吃,而且一年只有那麼一天媽媽才會準備潤餅,市場賣潤餅皮的小販也只有在那段期間才有人做來賣,其他的時間想吃都吃不到。
雖然現在臺北的市場或是夜市一定有人賣潤餅,三捲一百,想什麼時候吃就什麼時候吃,過年的時候回臺北也買來吃過,可是在這裡要吃就沒這麼容易,原因是在這裡我買不到潤餅皮,想自己弄來吃都沒辦法,因為我不會做潤餅皮。
之前曾經二姊說:「就麵粉+水+鹽,就可以了。」可是就沒問過二姊詳細的材料和做法,前些天兒子說要吃荷葉餅,可是做荷葉餅要揉麵、醒麵還要擀麵,需要的時間比較長,可能會來不及吃晚餐,於是就想試試潤餅皮,沒想竟一試成功,真的是太高興了,以後想吃潤餅捲就沒那麼難了。
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
材料:
麵粉 + 水 + 鹽 = 1:1:0.02
雖然冰皮月餅已經流行很久了,我卻是第一次做,也是我第一次吃到這個月餅,沒有做的原因是很多材料我在這裡找不到,今年我參考了好多食譜, 一樣的仍然缺了一兩樣材料,我把材料改變了,硬著頭皮做了這個冰皮月餅,小朋友說吃起來的口感像麻薯,不知道這樣是不是對的,也分想給大家試試。
材料∶(可做十個)
(一) 糯米粉 ∶ 40g
粘米粉 ∶ 45g
澄 粉 ∶ 20g
砂 糖 ∶ 20g
生 油 ∶ 20g
奶 粉 ∶ 30g
水 ∶ 180g
在傳統的禮俗裡,冬至這天是要吃湯圓的,為什麼要吃湯圓,我只知道吃湯圓有團圓的意思,從小每年的這一天,家裡都意做好多湯圓祭拜祖先,祭祖過後,媽媽都會在家裡的所有的門上黏上一粒湯圓,湯圓有白的和紅的,白的代表銀,紅的代表金,所以從來不說紅白湯圓,都是說銀色湯圓和金色湯圓,雖然離家這麼久,每到這一天還是有準備湯圓過節的習慣.
今年答應小朋友要做彩色的湯圓,所以我用紫寒吉,黃寒吉,綠茶粉和紅糟染成四個顏色,在加上銀色的,就成了五彩湯圓了.
剛剛找到了一個吃湯圓和在門上黏貼湯圓的傳說故事:
很 久 以 前 的 一 年 冬 至 , 閩 南 的 一 個 城 裡 來 了 三 個 衣 衫 襤 褸 的 乞 丐 , 他 們 是 一 對 夫 婦 帶 著 一 個 女 兒 。 在 天 寒 地 凍 的 嚴 冬 裡 , 乞 丐 的 妻 子 終 於 因 體 力 不 支 而 一 病 不 起 。 為 了 籌 錢 埋 葬 妻 子 , 老 乞 丐 只 得 忍 痛 把 女 兒 賣 給 人 家 作 奴 婢 。 一 想 到 要 離 開 相 依 為 命 的 老 父 親 , 女 兒 傷 心 得 暈 了 過 去 , 老 乞 丐 連 忙 討 了 一 碗 米 湯 , 一 口 一 口 的 把 女 兒 灌 醒 。 老 乞 丐 又 討 來 了 幾 個 糯 米 圓 充 飢 。 可 是 父 女 兩 個 互 相 推 讓 , 誰 也 不 肯 先 吃 。 老 乞 丐 就 對 女 兒 說 : 「 今 日 離 別 , 就 像 這 粒 糯 米 圓 分 成 兩 半 , 咱 們 團 圓 的 時 候 再 吃 圓 子 好 嗎 ? 」 說 完 , 兩 人 含 淚 吃 完 了 圓 子 , 就 依 依 不 捨 的 分 手 了 。
自 父 女 兩 人 分 手 後 , 又 過 了 三 年 , 老 乞 丐 卻 毫 無 音 訊 。 每 年 到 了 冬 至 , 女 兒 就 更 加 的 思 念 父 親 。 她 想 , 也 許 父 親 現 在 仍 窮 困 潦 倒 , 不 願 見 面 , 那 該 如 何 相 認 呢 ? 她 就 想 了 個 辦 法 , 對 主 人 說 : 「 今 天 是 冬 至 , 家 家 都 吃 圓 子 , 那 門 神 也 該 敬 敬 他 。 」 主 人 同 意 了 。 她 就 搓 了 兩 個 又 大 又 圓 的 糯 米 圓 粘 在 門 環 上 , 她 想 , 這 樣 一 來 , 父 親 回 來 , 看 到 門 環 上 的 冬 節 圓 , 一 定 不 會 找 錯 門 。 誰 知 道 , 老 乞 丐 還 是 沒 有 回 來 。 第 二 年 , 女 兒 又 把 冬 節 圓 粘 在 窗 門 、 豬 舍 、 牛 舍 、 牛 頭 上 , 寄 託 對 父 親 的 思 念 。 左 鄰 右 舍 取 其 團 圓 、 吉 利 的 含 義 , 也 照 樣 去 做 。 這 個 習 俗 就 這 樣 傳 偏 了 閩 南 、 潮 汕 一 帶 。
在台灣我沒有吃過這個,聽我ㄤ說新竹一家賣這個的很好吃,以前在新竹唸書的時候他常常去吃。因為沒吃過,所以也不知道應該是什麼樣子,也不知道是用什麼材料做,於是我在網路收尋了「客家三角丸」,找到了蔡季芳老師的食譜,就試著做,其間也點小失敗,但是還是可以吃,有興趣你也可以試試看。
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
材料:
太白粉1杯、熱開水1/4杯、冷水適量
餡料:
細絞肉6兩、細油葱酥2大匙、芹菜末2大匙、醬油2大匙
鹽1/4小匙、白胡椒粉1/4小匙、香油1大匙
調味料:
高湯1碗、鹽、胡椒粉各適量、香油少許
前些日子去這裡的義烏商品城發現了這個木模,沒有經過考慮就給它買下來。
模子的大小尺寸
因為對這些傳統的東西,總是會有一些特殊的感覺,它可以讓我想到我小時候常接觸的一些人和事,就拿這個龜模來說,它會讓我想到我的嬸婆。從我懂事以來,就沒有就沒見過我的叔公,只知道他老人家已經去逝了,我有五個堂叔,和四個堂姑,有幾個堂姑小時就送給人做童養媳了,而堂叔都是由嬸婆一人帶大的,嬸婆是一個很能幹的女人,很會持家。家裡如果有經濟上的問題,媽媽開口借,只要他有,他一定會借給媽媽,唯一的條件就是要準時償還,媽媽也從不拖欠。就因為住得很近,我常常會去嬸婆家串門子,一到節慶,就會看到嬸婆在廚房忙著做一些傳統糕點,可能是經常的看,看久了都把做法看會了。
買了這個模子也放了一些時候,後來去一個住在附近的台媽家一起做綠豆沙餅,剩了一些綠豆沙餡,家裡剛好也剩了一些糯米粉,於是就憑著小時候的記憶,把這個做出來了,沒想到,還讓我做出來了,真的好高興。
做法很簡單:
遲到的粽子
其實這個粽子是端午節前就包好的,之後不知為什麼突然得腸胃炎,在床上躺了三天,又加上最近比較忙,才一直沒辦法即時在端午節前把粽子端出來,真的很不好意思。
說真的,我也不是很會包粽子,只是媽媽在的時候,年年都會包,我只是依樣畫葫蘆,形包的不是很好,所以請大家多包涵。
材料:
糯米 三斤(1800g)
後腿肉(或五花肉)、香菇、蛋、花生、蒜泥
竹葉、草繩or綿繩
有時候為了方便會包一些水餃放到冷凍,那天因為餡弄太多了,剩下的就做了水煎包了。
材料:
(麵皮)
糖→1T、鹽→1/2t、溫水→150g、快速酵母→1t
低筋麵粉→100g、高筋麵粉→200g
(餡):
後腿肉(剁碎)、蔥末、薑泥、蒜泥、蔥末、大白菜、米酒、鹽、麻油、胡椒粉。
做法:
1.糖、鹽、水再撒上快速酵母粉讓酵母粉溶解。
小時候鄰居的大哥是在巷子口賣肉羹、炒米粉和粉粉湯的,偶爾沒賣完時都會請我們吃,雖然說是賣剩下的,但是能吃到也是很幸福的,後來因為舊房子是政府劃為公園預定地,而遷離。之後也是偶爾才會在回去那裡,前幾年聽說鄰居的大哥已經因病去世了,鄰居大嫂好像依然還在那裡擺攤,只是已經好久沒有在去過那裡了。
這些年人不在國內,對家鄉的小吃還是很懷念,每年回去總是會到夜市吃一吃家鄉的美味小吃,可是不知道為什麼吃起來總是少了一些味道,有時候都會覺得有點失望,想想還不如自己做的好。
這是過年前回臺北的時候在我二哥家做的,本來我是用一斤的瘦肉+一斤的魚漿做了兩斤半的肉羹,後來二嫂又要做我各兩斤,因此我總共做了七斤的肉羹,真的吃得好過隱唷!
材料:
魚漿 600g、瘦肉 600g
首先祝福大家
新年快樂!
身體健康!
事事如意!
財源滾進!
小時候在過農曆年的前半個月媽媽就要開始做年糕了,以前做年糕的程續是很煩瑣的,首先要把糯米泡水四到五小時,然後在把米用石磨磨成米漿,再將米漿放入粿袋裡,用板凳和長棍子一起把米漿的水壓出來,其間還要不停的翻面,要盡量的把水份壓乾,壓乾的米糰稱為粿脆(臺語),再把粿脆用手搓散,再來就是開始加配料,以前的年糕沒有現在的多樣化,甜的年糕就只加二沙糖(赤沙),鹹的年糕就加炒熟的肉末和油蔥,漸漸的代工磨米的少了,媽媽就改用現成的糯米粉來代替石磨的米漿,去年過完年媽媽就離開了,以後再也吃不到媽媽做的年糕了。
河洛人有一個風俗,家中若有人去世,第一年的過年是不能做年糕的,尤其是甜的年糕,但是在過年的祭祖中年糕又是必要的祭品,因此就要做由親戚做好年糕送來,接受了年糕後還需要還禮,通常都是用糖來做還禮的物品,並且要在物品上貼上一張紅色的條子。
今天是小除夕,嫂嫂要提前一天祭拜過世的媽媽(這也是河洛人的傳統禮俗),兩年前,曾經把媽媽的簡單做年糕的方法記錄下來,前兩天買了材料做了一些黑糖年糕,今天拿給嫂嫂祭祀用。
今天是冬至,在小時候到了這天家裡一定要搓湯圓祭祖,雖然我不是很愛吃湯圓,但是我很喜歡搓湯圓。
每到冬至前一天夜晚,媽媽都會先將糯米泡水,隔天一大早會把米瀝乾水份放進水桶裡,另外準備一條繩子和粿袋,要我提著米到巷子口拜託人家磨成米漿(但是要給工錢的),雖然是巷子口,但是也要走個十分鐘才會到吧!提去的時候是只有米,還算經輕鬆,但是磨好以後加上水,真還有些重量,中途總要休息好幾次,才能到家。
把磨好的米漿提到了回家,媽媽會拿家裡的長板凳和一枝扁擔,把米漿的水給瀝乾了,剩下的米糰叫做〝粿脆〞,把整糰的〝粿脆〞切下一小塊放到滾水煮熟,剩下的要全部搓散,然後在把煮熟的〝粿脆〞放進去搓揉,一直到所有的米粉結成均勻的米糰,這時媽媽會取下三分之一的米糰加一點點的〝紅花膏〞,讓我把那三分之一的米糰搓揉持成紅色的,這樣就有紅色和白色的湯圓了,但是我們從不稱這兩個顏色的湯圓為紅色和白色的,而是金色和銀色,可能是帶表金銀一大堆的意思吧!
當一切準備就緒後,傍晚家裡會開始祭祖,祭拜過後,媽媽會拿著一碗湯圓,在家中所有的門上黏上一顆湯圓,我到現在都不知道為什麼要這麼做,也無法問媽媽了。
還有以前媽媽也常會唸叨著: :「冬至在月頭,要冷在年兜(底);冬至在月尾,要冷在正月;冬至在月中,無雪也沒霜」(這是依據冬至日到來的早晚,推測寒流到臺灣的早晚);也會說:「冬至黑,過年疏;冬至疏,過年黑」(意思是:冬至這天如果沒有太陽,那麼過年一定晴天,反之,如果冬至放晴,過年就會下雨)。
今年的冬至在月尾,而且又是個好天氣,想必過年應該是個又溼又冷的天氣了。
以前過節就過節,也沒特別的去研究過節日的由來,自從媽媽走了以後,每過一個節日就會想,以前在家裡在每一個節日是怎麼過的,和一些過節的種種事情。
雖然這裡也不缺手工傳統豆花,但是和台灣的豆花口味是不同的,那天在Vickie的家看到豆花,真的是好心動,我三哥幾乎每個月都會來東莞虎門一次,於是請哥哥幫我帶豆花粉來,說真的我也不確定可以做成功,還好豆花粉的包裝這有說明怎麼做,按照指示,第一次做都可以做成功,真的太好了,終於有豆花吃了,也許沒有小時候的味道,但已經可以讓我回味了。
玲ㄟ! 來吃豆花吧!
立冬那天煮了薑母鴨只用半隻鴨,
因為吃得太快,根本來不及照相,
我家的妹妹特別喜歡吃麵線,
中午為了讓她能有多一點的時間休息,
都會準備一些簡單的麵食或炒飯給她吃,
前些天把冷凍庫的另外半隻拿出來煮,
這次多加了紅糟下去,也是很好吃唷!
材料:
鴨=半隻、麻油=3T、老薑=一大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