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從毒奶之後,再也不敢去麵包店買麵包吃了,雖然說哥哥幫我從台北扛來的奶粉可能也有疑慮,但是目前為止還沒有證明它是問題奶粉。
以前也嚐試過自己做麵包,可是在這裡材料不易購買,這裡的麵粉也沒有筋度之分,連店家也不知道他們自己賣的是什麼麵粉,做出來的口感並不是很好。
今年五月一日這就市區開了一家"wal-mart",竟讓我找到了高筋和低筋麵粉,
於是我各買了一大包(10Kgs/包)回家。
自從毒奶之後,再也不敢去麵包店買麵包吃了,雖然說哥哥幫我從台北扛來的奶粉可能也有疑慮,但是目前為止還沒有證明它是問題奶粉。
以前也嚐試過自己做麵包,可是在這裡材料不易購買,這裡的麵粉也沒有筋度之分,連店家也不知道他們自己賣的是什麼麵粉,做出來的口感並不是很好。
今年五月一日這就市區開了一家"wal-mart",竟讓我找到了高筋和低筋麵粉,
於是我各買了一大包(10Kgs/包)回家。
因為紅糟這個東西它含有紅麴素,紅麴產品被視為促進心血管健康的營養補充品,它能有效維持健康的膽固醇比例,所以最近非常的夯,聽說也不便宜。我也一直很喜歡吃用紅糟做的料理,但是離開家鄉後就吃不到這個東西了。
朋友一直都有在自製紅糟酒,最近這兩年回家鄉的時候,朋友也都會給我一大袋的濾下來的紅糟,讓我可以扛到異鄉來,在異鄉也可以享受家鄉的味道。
材料: | |
小排 | 500g |
蒜青(蒜苗) | 一把 |
調味料: | |
黃酒 | 半杯 |
水 | 半杯 |
紅糟 | 一大匙 |
糖 | 一小匙 |
鹽 | 1/2小匙 |
胡椒 | 一小匙 |
醬油(or魚露) |
少許 |
做法:
前幾天發現我的格子裏的相片被人給換了,怎麼會這樣呢? 真的是有點奇怪,我想應該是被侵入了,就快點把密碼改了,希望這樣不會再有這樣的事情發生。
最近天氣都好熱,對煮飯又要煮菜,真的是提不起勁。
我一直都很喜歡吃涼麵,尤其是媽媽做的涼麵,外面賣的真的沒想一家比媽媽做的好吃(現在再也吃不到了)。
媽媽做涼麵時,都會把煮好的麵條放在大的鋁製的臉盆里,在倒一些火油(就是花生油),然後放在電風扇前迅速的將麵拌開吹涼,那個麵軟而Q,淋上醬汁真的是人間美味。
我就沒有媽媽那麼大的功力,不知道為什麼? 麵總還是會黏在一起,不能一條一條的分開,我只能利用冰水把麵條分開,可以省了不少的力氣,只是沒有媽媽煮的麵好吃,只能將就了。
不知道為什麼?這裡的超市很少看到芝麻醬,不曉得是不是廣東人沒有吃芝麻醬的習慣,只要有看到芝麻醬,我們就會一次敗個三四瓶回家,以免想吃的時候找不到。
最近都在忙什麼?其實我自己也不知道,自從小朋友開學後,又開始一天四趟的接送,還有準備三餐,時間都被打散了,很難連貫性的做好一件事情,就是要更新部落格的文字也要分段完成。
紫色的餡是綠豆沙餅,黃色的餡是紅豆棗泥餅
這是今年做的綠豆沙餅和紅豆棗泥餅,我做了地瓜酥餅,其實這些的做法都是一樣的,不同的是我在油皮裡加了一些地瓜泥,紫色的是放紫地瓜,黃色的是放金橘色的地瓜,我一向對色素沒什麼好感,所以我也盡量用天然的東西來做顏色。(食譜配方這裡)
今天是小孩開學的日子,也是女兒的生日,半個月前已經做一個香蕉蛋糕給她過農曆的生日了。
以前我過生日,媽媽都會幫我準備豬腳麵線和兩個蛋(一個雞蛋和一個鴨蛋),傳統中閩南人都是吃豬腳麵線來過生日的,因為豬腳裡有豬蹄,吃豬蹄,可以把霉運「踢走」,而長長的麵線代表著長壽,而吃蛋媽媽說為了要脫殼(有長大蛻變的含意),所以要吃白煮蛋,由壽星自己剝去蛋殼,所以今天我也準備這些來幫我女兒過生日,希望她能平安快樂的長大,當然小朋友是不知道又這些含意,但是她依然吃得很高興。
今天是小孩開學的日子,也是女兒的生日,半個月前已經做一個香蕉蛋糕給她過農曆的生日了。
以前我過生日,媽媽都會幫我準備豬腳麵線和兩個蛋(一個雞蛋和一個鴨蛋),傳統中閩南人都是吃豬腳麵線來過生日的,因為豬腳裡有豬蹄,吃豬蹄,可以把霉運「踢走」,而長長的麵線代表著長壽,而吃蛋媽媽說為了要脫殼(有長大蛻變的含意),所以要吃白煮蛋,由壽星自己剝去蛋殼,所以今天我也準備這些來幫我女兒過生日,希望她能平安快樂的長大,當然小朋友是不知道又這些含意,但是她依然吃得很高興。
在這裡進口的東西是非常貴的,果醬也都是進口的,就算有當地製造的,我想我也不見得敢吃,於是就想自己來做,前一陣子是芒果的盛產期,而芒果也是我喜愛的水果之一,雖然這裡的芒果比不上故鄉的好,但總是無魚蝦也好,就買一些回來做果醬,當然要做之前一定要先請高手,去年請教朋友Tahai做果醬的方法 (對! 是去年,我的行動力很差吧!),沒想到味道有意想不到的好。
芒果醬
嘎拋這個名字是兩年前知道的,但一直無緣看到它,只知道它是泰國的一種植物,在臺灣有人用九層塔來代替嘎拋,可是據說味道是完全不一樣的。
一直到今年的年初回臺,收到住泰國的朋友Tahai寄來的禮物裡中,有嘎拋的種子,來到這裡後就立即把種籽灑到花盆裡,不負期望長了不少嘎拋。
嘎拋這個名字是兩年前知道的,但一直無緣看到它,只知道它是泰國的一種植物,在臺灣有人用九層塔來代替嘎拋,可是據說味道是完全不一樣的。
一直到今年的年初回臺,收到住泰國的朋友Tahai寄來的禮物裡中,有嘎拋的種子,來到這裡後就立即把種籽灑到花盆裡,不負期望長了不少嘎拋。
前陣子這裡的天氣有些熱,每次煮一餐飯後總是汗流浹背的,催小朋友吃飯也是一件很煩的事情,但是做壽司就不一樣了,只要把材料準備好,不用一直在廚房裡,也就不用汗流浹背的,只是我只會做捲壽司,最重要的是小朋友會自己一個接著一個的往嘴裡放,不知不覺的就吃了好多飯下去,不用叫,也不用催,真的是輕鬆多了。
今天意外的發現我的PIXNET的BLOG竟然能進去了,雖然不還不是很順利,有時候還是無法顯示(打開),但是我還是很高興。不過YAHOO已經用八個月了,要回到PIXNE去嗎?真的很難做決定ㄝ!
小時候我家是住在台北市松山區美仁里,在靠近八德路三段這裡的延吉街內有好幾家燒餅豆漿店,那裡的燒餅店都是一些三十八年後(1949年)才到台灣的人開的店,我們稱他們是外省人,至於是哪一省的人,我並不知道。
上小學前,有時候早上會陪我ㄚ公到離家不遠的台北市立體專(現在叫做台北市立體育學院)的校園散步,散步後有時候我ㄚ公會帶我去那裏吃燒餅,那裏的燒餅說有多好吃就有多好吃,不管甜的、鹹的都好吃。只是漸漸的那裡的燒餅豆漿店都不見了,而現在臺北的連鎖豆漿店的燒餅都沒有小時候的那種味道了。